期權時間值
大多數剛進入期權市場的投資者和交易者都喜歡購買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因為它們的風險有限,利潤潛力無限。買入看跌期權或看漲期權通常是投資者和交易者只用一小部分資金進行投機的方式。但這些直接的期權買家錯過了股票和商品期權的許多最佳特徵,例如將時間價值衰減(期權合約在到達到期日時價值的減少)轉化為潛在利潤的機會。
在建立頭寸時,期權賣家收取期權買家支付的時間價值溢價。期權賣方不是因為時間衰減而損失,而是可以從時間的流逝中獲益,即使標的資產是靜止的,時間價值的衰減也會成為銀行里的錢。
在解釋時間價值對期權定價的重要性之前,本文先詳細瞭解一下時間價值和時間價值衰減的現象。首先,我們來看看一些適用於時間價值概念的基本期權概念。
期權和行權價格
根據標的資產與期權執行價格的關系,期權可以是進場的,也可以是出場的,還可以是在錢上。價內(ATM)意味著期權的執行價格等於標的股票或商品的當前價格。當商品或股票的價格與執行價格(也稱為行使價格)相同時,它的內在價值為零,但與同月的所有其他期權執行價格相比,它的時間價值也達到了最高水平。下表提供了一個標的資產與期權執行價格相關的可能位置表。
該表顯示,當看跌期權處於價內(ITM)時,標的物價格低於期權執行價格。對於看漲期權來說,處於貨幣狀態意味著標的物價格大於期權執行價格。例如,如果我們有一個行權價為1100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看漲期權(我們將用這個例子來說明下麵的時間價值),如果標的股票指數在到期時收於1150點,該期權將在貨幣中到期50點(1150-1100=50)。
如果看跌期權的行權價同樣為1100,標的資產為1050,那麼到期時期權也會有50點進賬(1100-1050=50)。
對於價外期權(OTM),情況正好相反。也就是說,要想成為價外期權,看跌期權的行權價將小於標的物價格,而看漲期權的行權價將大於標的物價格。最後,當標的資產以執行價格到期時,看跌期權和看漲期權都是賺錢的。雖然我們這里指的是期權到期時的位置,但同樣的規則也適用於期權到期前的任何時間。
貨幣的時間價值
考慮到這些基本關系,我們再仔細看看時間價值和時間價值的衰減率(用希臘字母theta表示)。如果我們暫時忽略波動率,期權的時間價值部分,也被稱為外在價值,是兩個變量的函數:(1)距離到期日的剩餘時間和(2)期權執行價格與貨幣的接近程度。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或標的資產和波動率水平沒有變化),距離到期的時間越長,期權的時間價值就越大。
但這一水平也受期權離錢的距離影響。例如,兩個具有相同日歷月到期時間的看漲期權(在合同有效期內都有相同的剩餘時間),但不同的執行價格會有不同的外在價值(時間價值)。這是因為其中一個會比另一個更接近貨幣。
下表說明瞭這一概念,並指出時間價值何時會更高或更低,以及期權價格中是否會有任何內在價值(當期權進入貨幣時產生的)。如表所示,深度價內期權和深度價外期權的時間價值很小。內在價值越高,期權的內在價值就越高。而價內期權具有最大的時間價值水平,但沒有內在價值。當期權處於價位時,時間價值處於最高水平,因為此時內在價值開始上升的可能性最大。
時間價值的衰減
在下圖中,我們用三個價位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看漲期權來模擬時間價值衰減,這些期權的行權價相同,但合約到期日不同。這應該使上述概念更加具體化。通過這個演示,我們假設(為了簡化)隱含波動率水平保持不變,標的資產是靜止的。這有助於我們分離出時間價值的行為。因此,時間價值和時間價值衰減的重要性應該變得更加清晰。
以我們一系列標普500指數看漲期權為例,所有的價內執行價格都是1100,我們可以模擬時間價值如何影響期權的價格。假設日期是2月8日。如果我們比較每個期權在某一時刻的價格,每個期權都有不同的到期日(2月、3月和4月),時間價值衰減的現象就很明顯。我們可以見證時間的流逝如何改變期權的價值。
下圖顯示了這些相同行權價的標普500指數看漲期權的權利金。在標的資產靜止的情況下,2月的看漲期權離到期還有5天,3月的看漲期權還有33天,而4月的看漲期權還有68天。
如下圖所示,溢價最高的是68天的區間(記得價格是從2月8日開始的),隨著我們轉向更接近到期日的期權(33天和5天),溢價會從這里開始下降。同樣,我們只是在一個時間點上對一個處於期權執行階段(1100)的不同價格進行比較。剩餘天數越少,就意味著時間價值越少。正如你所看到的,當我們從68天后的行權價轉移到只有33天后的行權價時,期權溢價從38.90美元下降到25.70美元。
仍然需要幫助?跟我們聊聊吧
客服團隊全天候提供多達11種語言的專業支持,無障礙溝通,及時高效解決您遇到的問題。

7×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