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成長比
本益成長比(PEG)是一種評估股票價值的指標,它結合了本益比(PE)和盈餘成長率(EPSG)兩個因素。
本益成長比可以幫助投資者找出那些具有高成長潛力但股價合理的公司,也可以避免買入那些股價過高或成長乏力的公司。
一般認為,本益成長比在以下表示股票被低估,在以上表示股票被高估,在附近表示股票價值合理。
使用本益成長比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選擇適當的時間範圍和數據來源來計算盈餘成長率;考慮公司的行業特性和市場環境;結合其他財務指標和基本面分析來做綜合判斷。
什麼是本益成長比?
本益成長比(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PEG),又稱動態股價收益比,最早是由英國投資大師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提出,經由美國證券投資家彼得·林奇(Peter Lynch)發揚彰顯,史萊特因而被稱為PEG選股法的創始人。
本益成長比是一種評估股票價值的指標,它結合了本益比(PE)和盈餘成長率(EPSG)兩個因素。本益比是用來衡量投資者願意支付多少錢來買入一單位的公司盈利,而盈餘成長率是用來衡量公司未來的獲利增速。本益成長比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PE是市場上每股股價除以每股稅後純益(EPS),EPSG是過去或預期的每股稅後純益增長率。例如,一家公司的市場每股股價為00元,過去一年的每股稅後純益為5元,預期未來一年的每股稅後純益增長率為0%,則該公司的本益成長比為:
如何用本益成長比來選擇成長股?
本益成長比可以幫助投資者找出那些具有高成長潛力但股價合理的公司,也可以避免買入那些股價過高或成長乏力的公司。一般認為,本益成長比在以下表示股票被低估,在以上表示股票被高估,在附近表示股票價值合理。
如果一家公司的本益成長比低於,表示其市場上的每股股價低於其每股稅後純益的增長率,這意味著該公司有著強勁的獲利能力,但市場對其前景並不看好,因此投資者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買入這樣的公司,期待未來其股價會上漲。
如果一家公司的本益成長比高於,表示其市場上的每股股價高於其每股稅後純益的增長率,這意味著該公司雖然有著不錯的獲利能力,但市場對其前景過於樂觀,因此投資者可能要付出過高的代價來買入這樣的公司,風險也相對較高。
如果一家公司的本益成長比接近,表示其市場上的每股股價與其每股稅後純益的增長率相當,這意味著該公司有著穩健的獲利能力,且市場對其前景合理評估,因此投資者可以按照自己對該公司基本面和未來發展的判斷來決定是否買入或持有這樣的公司。
使用本益成長比時要注意什麼?
使用本益成長比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適當的時間範圍和數據來源來計算盈餘成長率。不同時間範圍和數據來源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例如,使用過去一年或預期未來一年的數據可能會受到季節性、非常規事件或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使用過去五年或預期未來五年的數據可能會更能反映出公司的趨勢和穩定性。同時,要注意數據是否可靠和及時更新。
考慮公司的行業特性和市場環境。不同行業和市場可能會有不同的本益成長比水平。例如,在科技行業或新興市場中,由於競爭激烈和創新快速,可能會有較高的本益成長比;而在傳統行業或發展中市場中,由於競爭穩定和創新緩慢,可能會有較低的本益成長比。因此,在使用本益成長比時,要與同行業或同市場中其他類似公司進行比較。
結合其他財務指標和基本面分析來做綜合判斷。本益成長比雖然是一個有用且方便的指標,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和缺陷。
本益成長比的局限性和缺陷
本益成長比雖然是一個有用且方便的指標,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和缺陷。例如,它不能反映出公司的償債能力、現金流量、資產質量、股利政策等重要財務因素;它也不能考慮到公司的競爭優勢、創新能力、管理水平、社會責任等重要基本面因素。因此,在使用本益成長比時,要結合其他財務指標和基本面分析來做綜合判斷,不要單純依賴一個數字來決定投資行動。
本益成長比的實際應用
本益成長比是一個適合用來選擇成長股的指標,它可以幫助投資者找出那些具有高成長潛力但股價合理的公司,也可以避免買入那些股價過高或成長乏力的公司。在使用本益成長比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適當的時間範圍和數據來源來計算盈餘成長率。
考慮公司的行業特性和市場環境。
結合其他財務指標和基本面分析來做綜合判斷。
以下是一些使用本益成長比來選擇成長股的實際例子:
台積電(2330)是台灣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具有領先的技術和市場地位,並且持續投資研發和擴充產能,以滿足客戶的需求。根據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台積電在2022年0月26日的收盤價為595元,過去四季每股稅後純益為22.元,預估未來五年每股稅後純益複合增長率為5.8%,則台積電的本益成長比為:
PEG=5.8%595÷22.=.69
可以看出,台積電的本益成長比高於,表示其股價可能被高估,投資者可能要付出過高的代價來買入這樣的公司。不過,考慮到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的優勢和未來發展前景,投資者也可以根據自己對該公司基本面和未來發展的判斷來決定是否買入或持有這樣的公司。
蘋果(AAPL)是美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也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蘋果以其創新的產品和服務而聞名,例如iPhone、iPad、Mac、Apple Watch、Apple TV、AirPods等。蘋果在科技產業中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和忠誠度高的客戶群,並且持續推出新產品和服務,以提升用戶體驗和增加收入來源。根據Morningstar,蘋果在2022年0月26日的收盤價為49.8美元,過去四季每股稅後純益為5.6美元,預估未來五年每股稅後純益複合增長率為.9%,則蘋果的本益成長比為:
PEG=.9%49.8÷5.6=2.24
可以看出,蘋果的本益成長比高於,表示其股價可能被高估,投資者可能要付出過高的代價來買入這樣的公司。
不過,考慮到蘋果在科技產業中的優勢和未來發展前景,投資者也可以根據自己對該公司基本面和未來發展的判斷來決定是否買入或持有這樣的公司。
結語
本益成長比是一種評估股票價值的指標,它結合了本益比和盈餘成長率兩個因素。本益成長比可以幫助投資者找出那些具有高成長潛力但股價合理的公司,也可以避免買入那些股價過高或成長乏力的公司。在使用本益成長比時,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時間範圍和數據來源來計算盈餘成長率;考慮公司的行業特性和市場環境;結合其他財務指標和基本面分析來做綜合判斷
仍然需要幫助?跟我們聊聊吧
客服團隊全天候提供多達11種語言的專業支持,無障礙溝通,及時高效解決您遇到的問題。

7×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