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英文:Times Interest Earned 或 Interest Coverage Ratio,簡稱TIE),是一個衡量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的財務指標,它表示企業每期的稅前息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簡稱EBIT)是利息費用的幾倍。


利息保障倍數的意義是,目前的獲利能力是利息的幾倍?倍數越高,代表企業長期的償債能力越強,財務風險越低。反之,如果利息保障倍數過低,甚至低於1,就表示企業賺來的盈餘不足以支付利息,可能面臨倒債或倒閉的風險。

如何計算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數 =稅前息前利潤/利息費用


其中,


 稅前息前利潤 (EBIT)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營業外收入(支出),或是稅前淨利 + 利息費用。

 利息費用 (Interest Expense) = 企業每期因債務而產生的利息支出。


這兩個數值都可以在企業的損益表中找到。


通常會用每年的利息保障倍數來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因為每季的數值可能會有波動,不夠穩定。

利息保障倍數高低代表什麼?

一般來說,建議利息保障倍數至少要高於5倍,這代表每偿還100元的利息,背後當期至少有500元以上的净利。


如果發現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長期下滑,就是財務、獲利狀況在發出警訊,需要多加留意風險。


在比較不同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與同業比較,因為產業性質不同,借錢經營的程度也不同。例如銀行業、保險業本來就是借錢在營利,而有些產業則比較少在借錢營利,所以跟同產業比才準確。


 比較適合用來評估每年資本支出大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會借錢來投資自己的產業來維持競爭力,例如電子業、製造業、運輸業等。


 有些公司原本就有很多現金,例如零售業,不需要靠買機器維持競爭力,就不用去借這麼多的錢,因此不太需要用利息保障倍數來評估。


 有些公司沒有利息保障倍數,因為它沒有借錢,所以不用還利息 (例如某些現金週轉很快的零售業),但大部分公司都有借錢,所以要特別注意利息保障倍數。


 有些公司的負債是預收款,但財報要每個月逐一認列,所以還沒認列的會先寫在負債表裡,而這些預收款項是沒有利息的,所以就算不出利息保障倍數。


 公司負債比率高,不代表利息保障倍數就會低,還要從負債結構來判斷,因為有些負債比裡面大部分是應付帳款,而這種負債是不需要利息的。


 有時候利息保障倍數會是負數,有很可能原因是公司淨利是負值,而查詢資料的網站並沒有修正這點,可以細看利息和稅前息前淨利的數值來判斷。

仍然需要幫助?跟我們聊聊吧

客服團隊全天候提供多達11種語言的專業支持,無障礙溝通,及時高效解決您遇到的問題。

7×24 H